首页 >知识 > 内容

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原文(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)

知识 2024-02-18 00:20:09
导读 今天小红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原文,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,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!1、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出自先秦的《

今天小红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原文,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全文,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!

1、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出自先秦的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》,译文如下: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。

2、庄子说:“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,这是鱼的快乐啊。

3、”惠子说:“你又不是鱼,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?”庄子说:“你又不是我,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?”惠子说:“我不是你,固然就不知道你(的想法)。

4、你本来就不是鱼,你不知道鱼的快乐,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。

5、”庄子说:“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,你开始问我‘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’的话,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,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。

6、现在我告诉你,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。

7、”扩展资料:赏析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》轻松闲适,诗意盎然。

8、一力辩,一巧辩;一求真,一尚美;一拘泥,一超然;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。

9、主要讲述两位辩论高手,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,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,因而引起联想,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。

10、其题虽小,其旨甚大。

11、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,通篇采用对话形式。

12、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,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。

13、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,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。

14、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,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,就令人拍案叫绝,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。

15、“濠梁之辩”的绝妙之处,两人的雄辩之外,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。

16、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,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。

17、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,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,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。

18、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,人乐鱼亦乐。

19、从认知规律上来说,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,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,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,典型的“移情”作用,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,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。

20、2、作者简介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,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,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,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。

21、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。

22、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“老庄”,他们的哲学为“老庄哲学”。

23、庄子曾作过漆园吏,生活贫穷困顿,却鄙弃荣华富贵、权势名利,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,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。

24、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,封建帝王尤为重视,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“南华真人”。

25、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,书名《庄子》。

26、《庄子》一书也被称为《南华真经》。

27、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,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。

28、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。

29、庄子的名篇有《逍遥游》、《齐物论》等,庄子主张是"天人合一”和“清静无为”。

30、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,主要思想是“天道无为”,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,他认为“道”是“先天生地”的,从“道未始有封”,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,提倡无用,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。

31、就像“一棵难看的树被认为无用,有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,但这棵树太弯了,没法做房梁;第二个木匠找树做磨的握柄,要弯的,但这棵树太难看了,又没办法;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,但这棵树长得不行,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。

32、但从庄子的角度看,无用就是有用,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,正是因为它的“无用”,这棵树才逃脱了被砍倒的命运。

33、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(即“道”是无界限差别的),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。

34、“道”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,即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,又是之人认识境界。

35、主张“无为”,放弃一切妄为。

36、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,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,极力否定现实,安时处顺,逍遥自得,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。

37、在政治上主张“无为而治”,反对一切社会制度,摈弃一切文化知识。

38、庄子的文章,想象力很强,文笔变化多端,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,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,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,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。

39、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,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。

40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子非鱼安知鱼之乐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